2014-03-03_181807  

 

日前聽了一位大姊分享她兩個女兒天差地遠的金錢觀,她不禁感嘆:明明是同一個媽生的,為何差異會這麼大?

 

這位大姊說道:『從小,這兩姊妹對金錢的處理態度就完全不一樣。大女兒是個守不住錢的人,如果當天給她一百塊,她可以當天就花光,毫無儲蓄觀念,還常常跟我伸手要錢。反觀小女兒,是個省吃儉用的乖孩子,給她一百塊,她總是存起來慢慢地用。小女兒的個性跟我比較像,懂得未雨稠繆,會記帳,不會亂花錢。』言語之中,可以聽出這位大姊比較認同小女兒處理金錢的態度。

 

一旁聽著的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於是問大姊:『那以目前的收入狀況來說,是大女兒比較好還是小女兒呢?』她回答道:『大女兒是從事藝術設計方面的工作,因為她的作品得到蠻多人的欣賞,也很懂得和人打交道,會做生意,所以收入是比較高的。而相較來說,小女兒比較沒有做生意的天份,但她比較懂得投資,會看基金、股票之類的投資工具。但收入並沒有大女兒來的好。』

 

這讓我思考到了一個問題:『如果這位大姊從小就為了讓大女兒不亂花錢,而開始限制她,那她現在還會不會有現在的成就呢?』

 

父母親常會認為做跟自己一樣行為的才是好孩子,而對做不一樣行為的孩子加以指正,可殊不知這樣也許就會扼殺了一個孩子未來更好的發展。花錢的行為看在他人眼裡似乎都是偏向負面的行為,但若是因為花了這筆錢,而為自己創造更高的價值,那這就不會只是花錢消費而已,而是一種自我投資的行為。

 

今年奧斯卡贊助商之一的三星,砸了大錢也只買到5分鐘的直播曝光時間,聽起來是不是很花錢?但卻因為策略得宜,一張群星自拍照一小時內在Twitter被轉貼了超過100萬次,甚至造成Twitter當機,因此成為了今年奧斯卡最風光的品牌,廣告效益可就不只有5分鐘這麼長。

(相關新聞: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960760&type=國際

 

對企業來說,廣告支出何嘗不是一種消費,但這卻是企業不得不為的必要開銷。因為若這筆支出開銷,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營收、獲利,創造更高的價值,那這筆消費不僅值得,而且是相當划算的一筆投資。

 

對個人來說,我認為消費本身並非是太大的罪惡。但前提是,這筆消費是否有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若沒有,那才真的是把錢丟到水裡,是一種浪費的行為。

 

後來這位大姊提到,她自己和先生的金錢觀也是大不相同,跟兩個女兒的狀況頗類似。因此當了解到兩姊妹個性的差異之後,她與先生也就順性讓兩個女兒各自發展。所以大女兒目前才會有現在的好收入,而且還嫁了一個好老公來幫她管錢。而相反地,小女兒嫁人後,因為較擅於打理財務,所以自然成了家中的財務大臣。

 

其實只要順性而為,好好發展,每個人一定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扮演的角色。至於自己不足的部份,也一定可以找到適合的人提供協助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財務規劃
    全站熱搜

    永遠的大笨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