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6  

預算編列,對每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如何能在最低預算與達成企業年度目標之間作最合理而不致浪費的安排是對經營者的一大考驗。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不是預算越高,所能做的事越多,效果越好嗎?

理論上的確是這樣的,但若考量到人性,過高的預算反而會成為拖垮績效的一項因素。而這件事最顯著的例子,可以從電影的拍攝來得到驗證: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給了優秀演員、電影小金人,也給了電影圈一個啟示:有錢或許能使 鬼推磨,但要推奧斯卡,不見得!本屆從入圍到得獎,證明獨立製片電 影爆發的創作力,4項演員獎得主全來自獨立製片,預算都在2000萬美金以下。當好萊塢長年砸重金、聘明星,以鈔票堆砌大部頭巨作時,今年奧斯卡告訴世 界:金錢,買不到一切!』
新聞來源: 獨立製片豐收 包辦男女主配角

可見得,並不是花大錢就一定能夠得到眾人的肯定,能在有限預算中,聰明地運用各種資源,有時才能真正感動人心。若是舉國內的例子,李安和魏德聖導演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典範。

編列目標預算的另一個較深層的意義,就是在於為這筆目標預算加上了"非達成不可"概念。有了這種非達成不可的想法,人性才會想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倘 若,我們沒有為目標設下預算,那就等同於什麼時候完成,以及要用多少錢完成都無所謂,自然對完成目標的動力就大大的降低了。

很多人常常在發現自己存不下錢後,下定決心想要擺脫月光族的惡習,於是開始拼命的存錢,省吃儉用,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毫無品質可言。然後有一天,因為受不了 這樣沒有品質的生活,於是就放棄了原先想擺脫月光族的念頭,把過去辛苦存下的錢,又一次花光光,回復到原本的樣子。這樣的習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並不會有任何的改善。

而另外有一些人則是比較聰明,會利用信封袋、不同的銀行帳戶來支應自己不同名目的開銷。而且這些信封或帳戶裡都只會放入一定金額,並規定自己只能在這一定 金額內作消費。剛開始,也許他們也只是盡可能少花錢。但當他們發現,每個月還能夠有結餘時,便開始懂得會把信封或帳戶裡的錢在一個月內作最佳的分配運用, 既讓自己有生活品質,又能不亂花錢,於是這樣的習慣養成,並且能不斷的持續下去。而這種作法,便是一種預算的概念,透過具體的支出名目,在有限的資源內, 作最大的運用。

而在投資上也有類似的概念。華倫巴菲特曾說過:『我用一張考勤表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20格,所以只能有20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 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藉此說明,當你所能利用的資源越少,你就越會懂著珍惜與善用資源來達成最好的結果。

不論是投資或存錢,透過編列時間、次數或額度的預算,相信對於達成各項目標將會有莫大的幫助。因此,別再瞎省錢,要聰明編預算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財務規劃 投資心得
    全站熱搜

    永遠的大笨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